2. 股價跌深就是最大利多,股價漲多則是最大利空。
3. 如果你的競爭者知道你的祕密卻不能複製,那就是一種結構性的優勢,就是一條護城河。
4. 賣出股票的三個標準,第一是買錯了,第二是漲得離譜,第三就是換入更好的標的。
5. 股市最害怕的其中一樣東西,其實就是不確定性,所以去除不確定性,對市場反而是正面的事。
6. 股市越悲觀、越趨於低點,就應該提高持股部位;反之,股市越樂觀、越趨於高點,就應該降低持股部位。
7. 真正驅動投資回報複合增長的,是知識和思考力的複合增長。只有思考力的增長速度超過資金增長速度,投資才會安全有效。
8. 想要財富升級,必須靠長期投資;短線只能賺小錢,來來回回也會增加進出成本。降低進出次數,勝率較高,股市不會因為不打擊而被三振。
9. 每一次的股災,都是一次財富升級的機會。雖然過程中,帳面虧損會很痛,甚至開始產生自我懷疑,但只要忍過去,未來會感謝自己的。
10. 人們對一檔沒買的股票會比較客觀,好消息壞消息都會看,但對已買的股票,就會去放大好消息,忽略壞消息。這是行為經濟學提到的人類決策系統的偏誤。
11. 投資和純粹的科學不一樣,在科學上,當説出「哦,我明白了」的時候,你會想出答案。但在投資上,如果等到你徹底想明白了,股價可能已經翻了兩倍了。所以,你必須得承擔一些風險。
12. 投資人可能在空手的期間,錯過了關鍵的漲幅。錯過了之後會想等回檔再進場,但可能永遠等不到。長期持有的好處,就是不需要準確預測時間點,就能夠吃到這些最大的交易日。所以只要確定是好公司,最好就一直抱著。
13. 從歷史中學習,不要試圖避免損失,因為損失是不可避免的。相反,應該專注於確保沒有把自己陷入會被迫賣出的情況。要知道股票曾經跌幅超過50%,這種情況無疑將來還會發生,請確保未來能面對和承擔這樣的風險。
14. 巴菲特曾經説過,投資者可能犯下的最大錯誤之一,就是對那些評論家、政治秀和市場傳言給予了過多的關注。那些只有在評論家們態度樂觀時才會投資的人,最終都將為了獲取這種毫無意義的安心之感付出了昂貴的代價。
15. 所有偉大的投資都始於令人不安的環境。巴菲特鼓勵投資者越跌越買。越跌越買,通常會積累較大的賬面虧損,但市場不可能一直低估真正的好公司,投資者越跌越買的操作遲早會迎來價值迴歸的獎賞,這反過來也構成了越跌越買的信心所在。如果不能接受短期的損失,那很難收穫長期的市場回報。
16. 當股票開始下跌,人們很難堅持承受損失而不拋出股票。市場整體下降時,人們很難決定買進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攤薄,甚至很難決定將錢再投入股票中。人們不喜歡承受暫時性的痛苦,即便從長遠來看會有更好的收益。很少有投資者能應對高回報率所必須經歷的短期波動,他們將短期波動等同於風險,這是極不理性的。
17. 巴菲特認為,如果沒有股市的話,人們在投資企業上會做得更好,很多人說股市這個市場最大的優勢就是流動性,你可以在一秒內又買又賣,但是巴菲特完全不覺得這是好事,因為人們根本沒有花應該花的時間,去了解他們到底買了什麼事業? 巴菲特比較,當人們買房子的時候,可能看了好幾個月,才能真的了解房子的價值,並且知道他們將持有這個喜歡的房子十年或更久的時間,巴菲特覺得人們應該也這樣看待自己投資的事業。
18. 就經濟學的角度來看,認為「既然已經花了錢,就算電影很難看,還是硬把它看完」,或「因為已經花了十年交往,現在卻分手而沒有結婚是件很可惜的事」都是不理性的行為。經濟學的基本假設為人都是理性的,因為已經投注的十年,與已經買下的電影票,都是不可回收的成本(沉沒成本)。如果依舊抱持著已經花了錢,就算電影很難看,也要把電影看完的心態,那所花費的將不只是電影票錢,還有時間。
19. 德國知名投資大師科斯托蘭尼認為,股市上漲的過程,就是股票從堅定持有者慢慢轉移到不堅定持有者及跟風持有者手上。跟風者根本不熟這檔股票,只是覺得會漲就進來買,對它的信心很薄弱,如果這些人的數目越來越多,就會產生泡沫跟崩跌。等不堅定持有者殺出之後,股票就會回到堅定持有者手上。換句話說,股票上漲時是從長期投資者慢慢轉移到短線賺價差炒作者手上,下跌的話是則是方向相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