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關於 景點圖輯 心情明信片 閱讀便利貼 投資理財 旅行足跡 寫信給作者

閱讀便利貼

「閱讀的隨意筆記,分享一些值得思考的事情。」- Aepert


如果覺得面對特定的對象或情境,談話內容總是很乾,可以嘗試降低對話的門檻。愈是想要找有內容的話題來達到溝通的目的,對方就愈會感到一定要言之有物,而開始選擇說話的內容。彼此都是處於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,拉高了談話的門檻。很好聊的人,會積極在談話中穿插一些沒有太大意義、無關緊要的話題。這些沒什麼內容的發言,可以大幅降低會話的心理門檻,讓對方容易搭話。聊些沒有內容的話題,可以一下子讓氣氛熱烈起來。
閱讀更多>>



團隊是否有成效,重點在於「團隊如何合作」而非「團隊成員有誰」,且「心理安全感」正是團隊能否合作的關鍵要素,擁有心理安全感的團隊離職率低,收益最高。心理安全感定義為一種人們可以自在表達自我、安心做自己的氛圍,更具體來說,當在職場上擁有心理安全感時,就願意無顧慮地分享觀點、坦承失誤,不必因此而擔心受懲處。這種氛圍能讓錯誤被迅速呈報、創新的點子被廣泛討論,相對的措施能馬上施行,為組織創造價值。
閱讀更多>>



紐約時間比加州時間早三個小時,但加州時間並沒有變慢。有人22歲就畢業了,但等了五年才找到一個好工作!有人25歲就當上CEO,卻在50歲去世。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,然後活到90歲。有人依舊單身,同時也有人結婚。歐巴馬55歲就退休,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。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時區。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,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。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有自己的步程。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。他們都在自己的時區裡,你也是!生命就是等待正確的行動時機。所以,放輕鬆。你沒有落後。你沒有領先。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裡,一切都會準時。
閱讀更多>>



好的領導人更需要培養勇氣,與恐懼共處,以中心思想支撐勇氣:牢記核心使命、挺身而出、堅定立場,以及不要害怕冒險。學習不只是學知識,還要從別人的經驗汲取知識,看他們如何因應危機、面對成功,還有更重要的是,學會處理失敗。思考如何善用有限的時間、精力、資源以及地位,聚焦在最重要的事情上,做比生命更長久的志業。
閱讀更多>>



社交就像跳舞,當你進一步,他就要退一步;你若退一步,他可以進一步;這也才能互動並循環。這就叫人性,是一門生活的必修的藝術課。人與人之間最好的關係是欣賞彼此的長處,懂的對方的不容易,就這麼互相欣賞和關注著。雖然不天天在一起,但是當你需要幫忙的時候,他能伸手;當他有需求的時候,你懂他想要什麼,這是一種默契,也是兩個人最好的關係。
閱讀更多>>



人與人之間有著一道高牆,即使是親子、兄弟姊妹或感情很好的夫妻,也不可能百分之百理解對方的心情,無論關係多親密,每個人的想法還是不一樣。人之所以有「希望對方察覺」的想法,是因為自己平時就會留意別人的想法,「我總是留心對方的想法,那為什麼對方沒有察覺我的心情呢?」因而心情不好。但是,人的心情本來就是不說出口便無法理解,要求別人主動理解這件事本身就沒道理。所以,打從一開始就不應該期待對方會主動察覺,抱著「對方不能理解是理所當然」的想法,並且放棄「希望對方了解」的任性要求,心情就會輕鬆許多。
閱讀更多>>



隨著年紀增長,有越來越多必須要理性思考的事情,也有越來越多社會化之後的框架。人類越文明,人跟人之間的相處越理性,捆綁了內在熱情的能量。任何情緒的本質都是中立且無害的,正視自己的情緒、透過自我對話,學習讓情緒流動,就像皮克斯電影《腦筋急轉彎》一樣,擁抱喜努哀樂,才能完整我們的生活。如果不去面對,人們心中小劇場的想像就會無限放大。我們常常活在慣性當中,跳脫現有環境,做一些平常不會做的事情,認識一群新的人,可以重新認識自己。多親近大自然、保持童心,也可以啟動自我療癒的作用,進入恩寵的狀態。
閱讀更多>>



傾聽行為的本身,直接能讓對方感到滿足,但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前提,就是要讓對方知道我們有用心在傾聽。所謂的傾聽,必須先放下自身的價值觀,入對方的境,隨對方的俗。傾聽的重點不應該放在交談內容的客觀事實上,而是應該放在對對方而言,談論這件事情有多麼重要,背後代表的意義又是什麼。溝通不是「說」出來的,而是「聽」出來的。
閱讀更多>>



心理學有個理論叫「倖存者偏差」(survivorship bias),意思是成功、倖存下來的人比較容易被看見,失敗者則會被忽略。因此,當兩個人用了相同的投資法、個性一樣樂觀、同樣是名校畢業,但是其中一個成功、另一個平庸,因為我們不會聽到平庸者的故事,就會把成功者的性格、方法,與他的成就畫上等號。
閱讀更多>>



人總是想太多的這種現象,心理學家稱之為「心理聚焦的反覆思索(self-focused rumination)」。越是去思考,就會越難集中注意力在當下。當我們覺得這個世界失去了色彩、努力遍尋各處也找不到出口與解答,這時不如停下來喘口氣吧。人生的風景變化萬千,再大的煩惱,從未來回頭望或許也只是漫漫人生中的一縷輕煙。美麗的事物可能就發生在你低頭煩惱的時刻,只要靜心尋找,就會看見。
閱讀更多>>



一個人的修養,要看我們疲憊時的模樣。舒服的時候,大部分人都樂善好施。唯有身心疲憊時,還能體諒別人的苦,才是深到骨子裡的善良。就像爬山,前半程每個人都意氣風發。唯有力竭時,才能看出差距。而這種差距不僅僅是我們能以多快的速度攀上頂峰,更重要的是,我們以什麼樣的姿態到達終點,因為這個姿態裡,就是一個人深到骨子裡的修養。而這樣的人,才真正值得交往。
閱讀更多>>



大量的閱讀,讓我們充滿能量,進而對內容去思考、沉澱,讓自己不斷的成長。文字讓我們產生思維、產生想法,這些都是根據自己人生經驗所生的獨特想法,那是專屬於自己、很直觀的想像。大量閱讀不同領域書籍的人,可以襯托出一個人的自信與內涵,特別是在話語談吐之間。閱讀可以增加間接經驗,可以一點一滴累積。
閱讀更多>>





是什麼樣的邏輯,區分我們可以用手機、電腦用到膩了或無法使用想換新的,但是「人」卻不可以呢?這個世界上,沒有人有義務要永遠愛我們、接受我們的全部。在關係中的「信任」是什麼?是信任「自己」,信任自己能夠不管對方產生什麼樣真實的感覺,自己都能夠坦然接受,並且思考要如何去解決問題,認知改變自己就是解決問題的最快、有效的做法。
閱讀更多>>



「批判性思考」是指當我們面對資訊時,能夠獨立且主動思考以及分辨這項資訊的正確性有多少。在資訊爆炸時代,如果能理性透過批判性思考,就能夠隨著自己的觀察、知識、甚至是自身經驗來導引人生的路,而不是被外在事物所控制。面對資訊時,三種基本的問句:Who(誰說的), What(說什麼), Why(為什麼這樣說),是讓我們培養基本批判性思考的必備要素。
閱讀更多>>



不管是友情、愛情、親情甚至是創業的夥伴,能不能持續走下去,其實有一個非常容易判斷而且準確的指標,那就是「默契」。默契,顧名思義,就是心照不宣,瞭解對方的想法與意思,但卻不需要透過太多的言語溝通、解釋,可能只需要一個手勢、一個表情,就知道對方現在要做什麼、想什麼。換句話說,「默契」就是一種能量的同步。
閱讀更多>>



懂得讚美是培養自己看見他人美善的一面,而接受讚美,是種樂於肯定自己的方式。其實回應別人的讚美只要輕輕的說聲謝謝就可以了,這也是培養自信的方法之一。能夠開心而自然的接受別人的讚美,就會有對自己有肯定的效果,但不需要認為理所當然。讚美是一種習慣,會培養我們用一種真、善、美的角度去欣賞一個人,能夠真心的讚美是給人最棒的禮物。
閱讀更多>>



靜觀(Mindfulness),主要是透過覺察呼吸、身體感覺和當下的事,去細心感受每一刻環境和身心的變化。最重要的是,靜觀讓人學習放下批評自己的心,好好愛惜自己、照顧自己,這樣便能減低情緒下沉的速度。它可以帶給人多一點空間,去體會當下自己身心的狀況。當人靜下來時,往往會看到新的出路和方向。
閱讀更多>>



關於天葬,藏人認為人過世後靈魂會離開身體,剩下的就是肉身,自然界中禿鷲以腐肉為食,如果自己的肉身能餵養其他物種,就像我們倚賴其他物種而活一樣,其實是一種佈施,是生命的循環。對藏人來說,「死亡」是件自然會發生的事情,不像漢族把死亡、全屍、祭祀等看得這麼重,人死後僅是肉身的消逝,死者的精神卻永遠伴著家人。面對死亡,藏人視為自然,提得起放得下。
閱讀更多>>



連結感,就是與他人有連結、有關係的狀態,涵蓋了親情、愛情、友情,以及伴我們左右的人情。連結感亦可以解釋為:「一個人在一段社交關係或網路中感受到的歸屬情感。」連結感是可以設計創造出來的,每個人都該有建立、維持、重建連結感的能力。一句問候、一通電話、一場聚會,或是一起旅行。無論生活步調再快、科技如何進步,我們都要創造連結,保持連結感的原始與感動。
閱讀更多>>



快樂與否,關鍵其實在於我們如何看待生命中所發生的每件事。真正持久的快樂並非源自於外在因素,而是來自於我們的心中。當規律的生活成為一種例行公事時,我們或許會覺得很有安全感,但有時候卻會忘了對身邊的每件美好小事懷抱感恩之心。睡前不妨寫下一整天令我們感謝的三件人事物吧!我們會重新發現自己看似一成不變的生活中,其實充滿善良的人們與值得慶幸的快樂小事。
閱讀更多>>







我們總是和難以啟齒的故事劃清界線,好讓自己表面完整一點,讓人可以接受一點,但真正關鍵在於,我們有沒有把所有經驗,包括各種大跌小撞的經驗,全部整合融會起來。掙扎與面對受傷都是一種過程,這種過程可以教會我們很多事。堅強奮起,去衝撞現實,直到現實符合我們的想像,直到我們想說:「這就對了!」。施與受不存在,人的連結就不存在,身而為人,我們不能不付出,也不能不有所需求。
閱讀更多>>



人們經常喜歡把人分為人生的勝利組和魯蛇組;在當下或許可以判斷是勝利或失敗、贏家或輸家,但是幾年以後回頭來看看,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結論。物理學所說的「能量守恆」定律,人的一生也是守恆的;當我們得到了一些,一定也失去了一些。人生真正的贏家是搞清楚自己的價值觀,並且懂得取捨的人;在自己珍視的必須要贏,在該放開的地方要主動去輸。
閱讀更多>>



















* 本網站照片皆為 Aepert 親自拍攝,歡迎轉載分享 (非商業用途) ,亦請標示來源:aepert.blogspot.com 感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