核心重點包含:
1% 的微小進步
複利效應,每天只進步 1%,長期累積下來,會帶來巨大的變化。
身分認同與習慣養成
與其專注於「達成目標」,不如專注於「成為某種人」:
不要說:「我要減肥」,而是說:「我是個健康飲食的人」。
不要說:「我要讀 50 本書」,而是說:「我是個愛閱讀的人」。
1.01 的 N 次方等於無限大,0.99 的 N 次方趨近於 0
習慣的四大法則
- 讓習慣顯而易見
例如:將運動服放在顯眼的地方,提醒自己去運動。
- 讓習慣具有吸引力
例如:結合你喜歡的事物與新習慣,如邊聽音樂邊跑步。
- 讓習慣變得簡單
例如:如果想養成閱讀習慣,從每天只讀一頁開始。
- 讓習慣令人滿足
完成運動後,允許自己喝一杯喜歡的果汁。
與其專注於「達成目標」,不如專注於「成為某種人」:
不要說:「我要減肥」,而是說:「我是個健康飲食的人」。
不要說:「我要讀 50 本書」,而是說:「我是個愛閱讀的人」。
當認同某種身分時,就會自然而然地採取符合該身分的行為。
改善環境,而非靠意志力
環境影響行為,改變環境比單靠意志力更容易建立習慣
想吃健康食物?把健康食物擺在容易拿到的地方。
想減少滑手機?把手機放在房間外面。
習慣堆疊:在已經存在的習慣後加上一個新習慣,例如「刷完牙後,做 10 下伏地挺身」。
兩分鐘法則:開始時讓習慣變得超級簡單,例如「想讀書?先從翻開一本書開始」。
環境影響行為,改變環境比單靠意志力更容易建立習慣
想吃健康食物?把健康食物擺在容易拿到的地方。
想減少滑手機?把手機放在房間外面。
習慣堆疊:在已經存在的習慣後加上一個新習慣,例如「刷完牙後,做 10 下伏地挺身」。
兩分鐘法則:開始時讓習慣變得超級簡單,例如「想讀書?先從翻開一本書開始」。
解釋《原子習慣》的好影片: